媒体聚焦
长江日报-长江网记者李建华
“武汉提出把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绿色发展优势,是一个很好的创举和突破。”9月23日,“加快推动‘三个优势转化’,重塑新时代武汉之‘重’”主题报告会生态环境专场举行,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桂建芳对武汉生态资源优势转化给予高度评价。
9月23日,“加快推动‘三个优势转化’,重塑新时代武汉之‘重’”主题报告会生态环境专场举行,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桂建芳现场点评。长江网记者彭年 摄
“武汉突出生态建设的核心地位,找准了发展的根基”
“武汉在发展战略上突出生态建设的核心地位,意义重大而深远。”桂建芳在发言中表示。
“可以说,武汉找准了发展的根基,武汉的定位也更加精准、鲜明。”桂建芳认为,武汉深刻认识自身的生态资源优势及其不可估量的价值,将生态资源优势与科教人才优势、交通区位优势并列为三大核心优势,形成“三个优势转化”总要求,这在国内城市并不多见,很具有独特性和前瞻性。
“良好的生态,美丽的环境,是人类永恒的追求。当今世界,人们愈发重视生态福利,把它当作美好生活的基本配置。在中国,‘两山’理念深入人心。”桂建芳说,协同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和绿色低碳发展,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典范,将夯实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发展底色,满足新时代人民对城市生态品质的“刚需”,顺应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要求,令人充满期待和向往。
“武汉生态资源的独特和丰厚有目共睹”
“武汉生态资源的独特和丰厚是有目共睹的”桂建芳进一步解释。
“大江大湖大武汉”的形象鲜明,长江武汉段流程达145公里,与其最大的支流汉江一同造就了武汉三镇;市域范围内还有165条5公里以上的河流、166个主要湖泊,中国最大城中湖——汤逊湖、中国第二大城中湖——东湖都在武汉,同时也是重要的“蓝色粮仓”。
“国际湿地城市”武汉实至名归,而且武汉还是全球唯一人口超千万的国际湿地城市。2022年,在武汉举办的《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开幕式上,习近平总书记称赞“中国有很多城市像武汉一样,同湿地融为一体,生态宜居。”
“武汉不仅水多,山也多,境内有大小山体446座,可谓‘一城秀水半城山’。我们可以自豪地说,一座世界级的滨水生态名城正向我们走来。”桂建芳总结道。
生态环境专场形势政策报告会现场。长江网记者彭年 摄
武汉为加快生态优势“转化”创造了良好条件
“武汉生态文明建设已经取得了不起的成就”研究水生生物的桂建芳在发言中从水生态的改善来说明他的看法,“一个标志性的变化事实是,近三年长江江豚种群数量止跌回升,经常出没在武汉江段。”
他表示,这反映了武汉江段生物生存环境更加安全、食物链更加丰富,这也表明我们水生所曹文宣院士于2006年首倡、国家于2021年实施的长江“十年禁渔”收到了良好成效。
桂建芳提到,他从本场报告会了解到,长江武汉段水质稳定保持Ⅱ类,连续多年优于国家考核要求,达到近20年来最优水平。全市劣Ⅴ类湖泊数量从2016年的52个持续减少,自2021年起连续三年实现“清零”。
“作为一名武汉市民,我在日常生活中也能切身感受到武汉的生态环境越来越好,越来越美丽。”桂建芳举例说明,蓝天白云成为武汉的标配和常客,公园、绿道随处可见。
“武汉举全市之力建设生态文明,在生态环境保护和绿色低碳转型上取得的显著成果,不仅让武汉生态资源优势更加凸显,也为加快转化绿色发展优势创造了良好条件。”桂建芳向记者表示。
武汉有底气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典范
“举办生态环境主题报告会,更好地认识武汉生态资源优势,探索优势转化路径,鼓舞全市人民士气,恰逢其时,意义重大。”桂建芳说。
“作为一名长期生活在武汉的市民,我为生活在这座美丽的城市而倍感自豪;作为一名生态领域的科技工作者,我也深受教益。”听了生态环境主管部门领导、一线工作者和环保志愿者代表、有关企业负责人“用心用情”的报告,桂建芳感慨道。
“武汉有生态资源优势与科教人才优势的相互加持,融合裂变,一定会在我国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时代浪潮中,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展现新时代绿色发展的‘武汉作为’,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武汉力量’。”桂建芳表示,生态文明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复杂、艰巨,任重而道远,相信武汉未来还有大作为。“我们可以自豪地说,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典范,武汉有能力、有底气!”
“绿色发展离不开科技创新驱动”,身为鱼类遗传育种学家,桂建芳表示,将进一步开拓水产精准育种的原创性理论与技术,带领团队培育出更有利于生态环境向好的水产新品种,为振兴水产种业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技术支撑,同时为保障全球粮食安全和生态环境贡献中国智慧,助力武汉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
“护一城净水、绘两江画廊、显三镇灵秀”,桂建芳倡议,生态专业工作者和武汉市民都积极行动起来,为武汉的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贡献一份力量,让江城更加美丽,人民更加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