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专题 > 党旗飘扬,同心抗“疫”——中科院武汉分院在行动 > 党旗飘扬

熊进:战疫一线的多面手

  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诊断微生物学学科组实验员熊进是有着10年党龄的党员,2019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在新发传染病研究中心副主任、团队负责人危宏平研究员的带领下,他第一时间响应组织号召,以一名共产党员的高度责任感和使命感,积极投身到2019新型冠状病毒的科研攻关中。研发检测试剂盒、参与样本检测、管理郑店园区P2实验室……熊进在抗击疫情的前沿阵地上化身多面手,近三个多月以来,始终坚守在科研攻关一线,为疫情防控竭尽所能。

   检测病毒,当好抗击疫情的“侦察兵”

  春节前,熊进一直在参与研究所2019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的研发和科研样本检测工作。随着疫情发展,武汉病毒所被武汉市确定为开展2019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原学检测机构,研究所迅速成立应急检测团队,助力提升武汉病原学检测能力。熊进也立刻转战到了病原学检测工作中,成为先遣队成员之一,“最开始卡在春节那个点,人员很紧张,学科组长都是亲自参与到检测中来。我是武汉人,还能及时回所里做一点贡献。”

  各个医院陆续送来检测样本,一开始每天两三百份,后来增加到每天五六百份。熊进要负责检测、记录样本信息并判定检测结果。检测需要提取病毒核酸,先裂解释放核酸,利用吸附原理吸附核酸,再在保存液中溶解核酸,然后用提取的核酸做扩增。在这个过程中,熊进要将检测样本放在96孔板上,并提取核酸,记录每一个孔的样本信息。接着利用2019新型冠状病毒特异性靶标基因荧光检测试剂盒检测,最后根据电脑屏幕上的检测扩增曲线判定结果。仅扩增步骤就需要近两小时,而每天几百份的样本必须当天出结果。

  检测的工作量是超负荷的,熊进夜以继日,早上八点多就赶到实验室,而等数据全部处理完时,往往已是凌晨一两点。每天都要全副武装与病毒近距离“交手”,进到P3实验室还要戴着双层手套,操作起来难度更大,且一进去就是数小时的不吃不喝。但熊进并不觉得辛苦,他说“很多病人都很关切自己的检测结果。我们做的检测工作,只是为他们及早诊断做一点小小的贡献。”熊进和团队成员连续作战,且每一步实验过程都严格按照生物安全指南标准规范操作,确保每一份检测结果准确无误,截至目前,团队已累计检测临床样本6500余份,研究所的检测能力也得到了相关部门的认可。

熊进(右侧)在P3实验室进行实验操作

    支撑保障,做好科研人员的“勤务兵”

  疫情形势逐步好转,应急检测团队部分成员也陆续转向其他战场。但熊进的检测工作仍在继续,他的工作重心由临床样本检测转为对科研样本的检测。作为研究所目前为数不多的具备郑店P3实验室资质的实验员,熊进积极配合研究所其他科研团队开展药物筛选、消毒剂验证等科研项目,截至目前,他与团队成员已累计进行了2万余次样本检测工作。与此同时,他还兼顾着学科组检测试剂盒和检测新方法的研发等科研任务。

  除了手头的各项科研攻关工作,熊进还担负着管理郑店园区P2实验室的职责。为了使P2实验室更好地发挥作用,服务科研攻关,他结合新型冠状病毒的特性,不断完善实验室管理制度和程序,优化实验室进出规程,严格设备和人员的管理。对于进出P2实验室的人员,他认真做好登记,把好“人员进出关”;对于新进入P2实验室的人员,他耐心详细地讲解实验室规章制度、操作流程等,做好相关培训,守住“安全保障关”;对于实验废弃物,熊进则始终坚持分类收集、存放,分别集中处理原则,对实验室感染性废物材料的灭菌等进行严格监督,严守“生物安全关”。熊进在牢牢守好P2实验室“三关”的同时,还积极组织订购实验所需试剂耗材,为科研人员做好实验的前期准备工作。熊进全面细致的管理,有力地保障了P2实验室的正常运转。

  春节假期,本该是全家欢聚的日子,但熊进一直坚守在岗位上,来不及回家,哪怕他的家就在武汉。因为担心上下班往返耽误时间,他干脆直接住进了研究所园区的公寓里。即使现在武汉交通已经恢复正常通行,熊进仍然驻守在园区,始终保持着每天十几个小时的工作时长。因为在实验室直面病毒,家人朋友时常发来信息关心他,但他忙得根本顾不上看手机,更谈不上回复信息。“我们实验室是很安全的,其实大家不用担心”他说。这是一名专业人员对于研究所防护措施和自身业务能力的自信。

  疫情防控期间,研究所为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科技攻关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将支部建在一线,成立了多个临时党支部,而工作努力、表现突出的熊进同志受到应急检测临时党支部的一致认可,被选为该支部支委。熊进在危急时刻彰显共产党员的担当本色,越是艰险越向前,在疫情防控的火线上淬炼初心、践行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