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涓成流助力抗“疫” 担当坚守青春无悔——水生所青年抗“疫”在行动
发布时间:2020-03-24文章来源:水生生物研究所【放大 缩小】
青春是什么?是“羡子年少正得路,有如扶桑初日升”,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武汉考察时的感触“过去有人说他们是娇滴滴的一代,但现在看,他们成了抗疫一线的主力军,不怕苦、不怕牺牲”。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许许多多水生所青年听从党的号令、响应党的号召、挺身而出、冲锋在前,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奋勇担当,用行动彰显青春力量。
你战一线,我助后方
水生所青年党员张欣娅,是硕士一年级的学生。2月9日起,她组织成立了"国科大自发援鄂小组",成员是16名国科大志愿者,自发发起校内募捐活动,募集捐款用于购买医疗物资捐至一线医院,两周时间共收到校内爱心人士募捐98933.02元。
作为募捐小组的负责人,她负责采购防护面屏、鞋套、医疗垃圾袋医疗物资及物资捐赠对接工作。提到采购过程,她说"为了保证医疗物资符合医院使用标准,我们需要比对产品说明、厂家资质,最后还需要与医院接收人员确认后我们才会购买。"让她印象深刻的是,"采购防护面屏的时候,商家看我们是志愿者还送了我们10副面屏,并承担了部分顺丰的运费。商家担心物流慢,当时备货也相当快。这些暖心的行为,也感动着我们!"
在她和志愿者们的共同努力下,团队累计购买了2010副防护面屏、600瓶消毒液、2500双一次性鞋套、300双厚款高帮鞋、687件隔离服、10000只90*100规格医用垃圾袋、120个臭氧紫外线消毒灯管,分别运往至武汉市中心医院、武汉市第三医院、武汉市第四医院及湖北黄石阳新县人民医院。
募捐活动结束后,团队志愿者们又加入了心理援助志愿服务,联合12名来自北科健心理健康研究所的心理咨询师,积极联系社区医院,协助情绪不佳的人们走出阴霾。
“募捐通道开放以来,收到很多同学老师的支持和爱心捐款!我们也希望不辜负大家,认真的挑选医疗物资,尽快将物资送往前线。我是一名90后,很多跟我年纪一样的医护人员都奋战在一线,我同样也希望自己能出一份力,一起努力早日迎来春暖花开!"张欣娅说。
同气连枝,共盼春来
1月21日,为了不让家人过多担心,水生所博士研究生李筱炆经历了到底回家还是留守的思想斗争后,最终她做好了周密的防护回到广西的家,并一再嘱咐前来接机的父亲一定做好防护措施。虽然当时当地社区的管控措施还未升级,但回家后第一时间,她和社区主动联系报备自我隔离,并与身处非武汉市的亲朋好友讲述自己在武汉的所见所闻,一再提醒他们一定要注意防范。
自我隔离的日子里,她每一天都在密切关注武汉的一切,看着不断升级的管控措施和每日攀升的确诊病例数,她的心揪的紧紧的。“我是一名预备党员,当时真的很想回武汉,去当志愿者,去搬运物资,去为病人为医护人员做点我能做的事情,我是做科研的研究生,或许我还可以去做病毒的检测工作”。封城后所有的交通被切断,让她从广西回武汉的志愿者之行落空了。
她第一时间通过韩红慈善基金会平台捐助善款,1月23日,她和在武汉的朋友们迅速组建了“星火”志愿者团队。在人员物资最短缺的那段日子,他们的志愿者团队积极联系国内外物资捐助渠道,购买医疗用品,对接医院负责人,到高速路口接运分发物资等。团队中的志愿者都是普通人,做着普通的工作,有开网约车、货车的司机,有在国外的留学生,有医疗资源购买渠道的供应商等等。李筱炆在广西,不能和其他在武汉的志愿者并肩服务在一线,但她每天守着手机,线上负责统计物资数量和分发情况,几个人轮班,保持群里24小时都有人在线。
支持前线的同时,李筱炆通过微信朋友圈和新浪微博转发和宣传疫情的相关信息和辟谣消息,告知和呼吁大家积极配合防控工作。她说群众需要了解实情,更需要用成熟、清晰和冷静的眼光去看待这一切。武汉是英雄的城市,也是饱受创伤的城市,她需要我们的保护和救助。每个人都贡献一份力量,这个城市才会变好,我们的祖国才会变好。因为“同气连枝,共盼春来”,这是我们共同的心愿。
坚守志愿岗,助力家乡抗“疫”
水生所博士生佟金风,寒假回家准备过年。初从武汉回家之时,她十分紧张,担心自己携带了病毒回家,自觉居家隔离了两个14天,确定自己与家人平安后才松了一口气。
疫情期间,村里的防控小组每天电话监测体温,并给每家每户送消毒水、口罩等物品,家乡政府和村委防疫小组的这些暖心举动,触动着这个“90后”的心。隔离期满,作为党员的佟金凤毅然加入抗疫志愿服务,在村政府的“禁村”呼吁下,加入了村里轮流值守的志愿者岗。在党员先锋岗卡口主动站岗,禁止外来人员进村,她希望能为家乡父老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情,为这场疫情的胜利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虽然冬春季天气时常阴冷,但她说看到值守时邻家小孩儿向她露出天真烂漫的笑脸,以及收拾秸秆的婆婆对她嘘寒问暖时,那份温暖和感动让她觉得一切都是值得的……也让她更加坚信因为防控疫情有你有我,我们一定会打赢这场阻击战。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2月13日,云南保山市昌宁县爱心企业和菜农捐赠的52吨爱心蔬菜驰援武汉,日夜兼程于2月16日送到了武汉。这其中,就有水生所博士研究生何青家蔬菜大棚里面所有的青椒、西葫芦等。
春节前何青回了家,这个热心活跃的“班长”的心一直牵挂着武汉疫情。听说当地政府和合作社发动给武汉捐赠蔬菜,何青当即和母亲商量,把自家蔬菜大棚里面的蔬菜全捐给武汉。母亲一口答应,家人连夜把大棚里面的青椒、西葫芦、茄子等全部采摘下来,经过政府、合作社和菜农等全力努力,连夜装车发往武汉。
“我是一名青年党员,在武汉学习和生活,武汉是我的第二故乡,所以我想在这个特殊时期,能给我的第二故乡做点贡献,一想到奋战在一线的医护人员,或是我的老师同学在最困难的时候,也许能吃到我家的新鲜蔬菜,我很开心。” 何青说。捐赠蔬菜的暖心之举,深深的烙印着“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爱国情怀。
选择留守,共度难关
水生所博士研究生鲁蒙的这个寒假,过得很不简单。在实验室忙到腊月二十八,准备第二天回家过年,但看到当时越来越严峻的疫情形势,他坚决的选择了留守。虽然他的家乡在鄂州,离武汉仅一百多公里。1月23日至今两个月,十几平方米的寝室,承载了他这段特殊时光的所有悲喜。
疫情形势严峻,又是第一次独自在外过年,一开始的担心害怕是免不了的。但他迅速的调整好心态,每天把自己的生活安排得异常充实。每天在宿舍安安静静的写毕业论文和研究论文,给自己做一日三餐,一天不落的在宿舍小阳台健身锻炼,以及做好防护去实验室做鱼的繁殖实验……每天的忙碌,冲抵了所有的焦虑和不安。他说,“对于一个像我这样即将毕业的博士生来说,留所成了一个万般无奈却又是最好的选择。疫情肆虐的日子里,虽然错过了春节与家人的团聚和母亲的60岁生日,但在此期间我基本完成了研究论文和毕业论文的撰写工作,现在还能陆续开展一些鱼类繁殖实验。迎接毕业胸有成竹,而且厨艺精进了不少,身体也更加结实了,其实很幸运。”
他说最困难的日子,是家人和老师们的关怀让他坚定了信心,是水生所给了他坚强的后盾和避风的港湾。导师每天坚持上班,帮他修改论文,保证他能在6月份毕业;实验室的老师们经常给他送一些米、肉、鱼和面包,关心他的生活。所里的老师经常去宿舍巡查,帮忙解决生活困难。物业帮他们这些留守学生团购各类生活物资,甚至亲自去超市帮忙采购,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这些都给了他家温暖和度过难关的信心。
今年水生所有24名留守研究生,像鲁蒙一样,他们坚守在小小的宿舍,用自己的方式勇敢担当。
“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在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大考面前,广大水生所青年,自觉将总书记的嘱托转化为实际行动,担当作为,无论是在家乡还是在留守,都用自己的努力和方式出一份力、尽一份责,为战“疫”全面胜利交出最美的青春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