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月彭:勇于创新 敢于实践 乐于奉献全心投入我国果树果实
发布时间:2020-10-09文章来源:【放大 缩小】
韩月彭,现任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研究员、国家桃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中国科学院植物种质创新与特色农业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科学院核心植物园资源植物学首席科学家,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
多年来,该同志立志献身于祖国的科技事业,对科研工作一丝不苟,精益求精,正是凭着这份执着和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苦努力,在果树果实品质遗传与改良的研究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由于该同志工作出色,成绩突出,先后获得湖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湖北省科协“科技创新源泉工程”创新创业人才等荣誉称号。
一、扎根祖国大地,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韩月彭一直从事果树果实品质遗传与改良研究,并倾心致力于将科研成果应用于农业生产,造福广大农民,为脱贫攻坚尽一份责任。
他长期坚守一线,兢兢业业,经常加班加点,深入田间地头。担任国家桃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后,更是经常出入全国桃产业基地,传播现代绿色种植理念,与生产人员聚焦果实品质提升和贮运等产业重大问题协同攻关,不断推动产业实现绿色变革,助力桃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他不辞辛劳,默默耕耘,始终保持着一名科技工作者的拳拳赤子之心。“现在周末很少休息,有时晚上11点多还有农民发微信问问题,虽然辛苦,但能够发挥专业知识带动脱贫致富,特别有成就感。”
他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党员科学家的责任担当,为我们树立了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的标杆。他经常说,不论职务高低,不论权力大小,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就要永远保持党的先进性,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二、不忘报国初心,牢记科技强国使命
多年来,韩月彭不忘科技报国的初心,牢记科技强国的使命。虽然在遗传背景复杂、童期长的果树中开展遗传学研究是极具挑战性的,但他坚信遗传学证据是解释各种品质变异的最有力支撑。就是这样坚定的信念,促使团队在苹果风味品质研究中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发掘了数万个苹果SSR标记并研发了苹果SNP芯片,构建了2张苹果高密度遗传连锁图谱,发掘了控制果实风味的重要基因并阐明了它们调控果实风味的机理。
为突破桃组织培养再生与遗传转化困难这一世界性难题,他带领团队成员勇于担当、迎难而上,大胆创新,经过若干次尝试与失败后,终于首次建立了桃根系遗传转化技术,研发了桃愈伤组织继代保存及转基因技术体系,为桃功能基因组学研究乃至果树模式功能基因组学体系的建立、桃抗性砧木新材料创制奠定了重要基础。
色泽是果实品质中最易被感知的性状之一,不仅赋予水果强烈的感官吸引力,而且与营养价值息息相关。为了厘清桃果实色泽遗传机制,他不分昼夜地和团队成员讨论文献,尝试新的实验方法。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图位克隆出调控血桃着色的BL基因,这不仅是我国果树基因定位克隆的首个成功案例,而且揭示了植物花青苷合成的新机制,为解决果树生产中因受光照、温度等环境因子的影响导致果实着色不均的产业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及分子工具。
针对一棵桃树既有白色花、粉色花,又有红色花这一极具观赏价值的珍贵果树资源,他经过多次试验,首次阐明了桃不同类型花青素形成机理和桃花绚丽色彩形成的奥秘,明确了“红白花”杂色表型形成的遗传基础,研究结果不仅有助于人们对果树芽变机理的认识,也为植物色泽性状遗传改良乃至植物突变体创制提供了新的技术与思路。
三、注重言传身教,带动科研团队建设
韩月彭不仅是一位优秀的科学家,更是一位科研道德和科技价值观的传承者,是学生们的良师益友。他经常教导年轻科研人员,要有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瞄准国家战略需求,创新为民,严谨求实,在新时代的科技创新工作中有担当、有作为。
他组建了一支具有活力的国际化的研究队伍。近5年来,他率领团队成员主持国家级项目21项,项目总经费近3千万,在植物学权威期刊发表SCI论文40余篇,被各类高质量期刊引用600余次,其中关于血桃基因克隆研究论文入选“2015年中国植物科学若干领域重要研究进展”以及ESI高被引论文(TOP 1%),关于杂色桃花研究论文受到了Nature Plants主编关注,并撰文点评,同时论文图片被果树知名专家的综述性论文借用。此外,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3项,选育桃新品种3个,并实现超1万亩规模化示范种植,创社会经济效益1.5亿元。获得了国内外同行的认可,于2019年入选国际蔷薇科育种计划协会执行委员(亚洲唯一代表)。
他培养的研究生也成绩斐然。5年来,2人次获中科院院长优秀奖,7人次分获院朱月华奖、昌华特等奖、院地奥奖、院优秀学生标兵、院大学优秀毕业生;1名博士研究生获国家奖学金;1人次获评中科院大学优秀学生干部,9人次获中科院大学三好学生。
韩月彭同志政治素质过硬,大局意识强,廉洁守纪,作风正派,工作扎实,不断开拓创新,在果树果实品质遗传与改良研究方面取得重大科研进展,在科技干部中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为中国果树产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