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
5月10日,在湖北省宜昌市江边,长江江豚在水中嬉戏。 新华社记者肖艺九 摄 |
长江日报讯(记者黄亚婷 通讯员赵慧娟 赵银斐)9月12日,桂建芳院士自然科普工作室出品的第二季自然通识课第5课,邀请到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鲸类保护生物学学科组组长、研究员王丁主讲。他分享说,尽管还任重道远,但中国40余年的长江豚类研究保护工作迎来了“黎明的希望”。
早在1986年在武汉召开的首次国际淡水豚类保护生物学会议上,中国科学家就提出了就地保护、迁地保护、人工饲养与繁殖研究相结合的三大保护措施。
2016年《长江江豚拯救行动计划》问世,2021年起长江正式开启“十年禁渔”,长江江豚也升级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武汉市政府也出台了“十大举措”促进长江江豚重返武汉城区江段,其中包括武汉市园林和林业局持续实施湿地等野生动物栖息地保护与修复等。
2017年至今,长江江豚种群数量加速下降的趋势得到遏制,这一细微而关键的变化,让王丁仿佛看到“黎明的希望”,而为了这一刻,包括他在内的科学家团队,已经坚守了40余年。
长江江豚的数量目前稳定在1000头左右,但王丁认为保护还任重道远,眼下,长江中下游已建成10个豚类自然保护区和迁地保护区,保护了长江中下游近三分之一的江段,也是未来长江江豚种群恢复的最重要水域。王丁等科学家原创的“迁地自然保护”,已经对150头江豚成功实施了“保种”,他现场分享了许多故事,其中有一头江豚阿宝还实现了四世同堂。
阿宝是一头雄性长江江豚。2004年,时年7岁左右、已经性成熟的阿宝,从湖北石首天鹅洲白鱀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来到水生所,参与江豚人工繁殖项目。在水生所“饭来张口”地生活了近7年后,阿宝又参与了水生所的软释放技术研究。2011年,被放置了永久性芯片的阿宝在科学放归步骤下重回大自然。
2015年11月,天鹅洲保护区委托水生所对保护区里的江豚进行一次全面的种群普查。科研人员通过扫标仪确认芯片号码尾数为4448,激动喊出“这是我们的阿宝!”更令人兴奋的是,该保护区江豚种群亲子鉴定研究及遗传谱系结果表明,阿宝有了5个子代、10个孙代和2个曾孙代。也就是说,阿宝成了四世同堂的“曾祖父”!
王丁说,从科研角度考量,江豚阿宝在人工饲养后,通过科学的逆向适应驯化完全可以再次适应自然环境,甚至能够很好地在野外繁殖,这为进一步开展长江江豚保种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中国的长江江豚保护经验,也赢得了国际组织的高度肯定和积极推广。
(刊于长江日报2021年9月13日第2版,http://cjrb.cjn.cn/html/2021-09/13/content_21144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