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
江豚是长江水生生态的晴雨表,主要栖息于长江中下游干流,以及鄱阳湖和洞庭湖中,被誉为“微笑天使”。2017年科考数据显示,长江江豚约1012头。 2021年7月5日,在淘淘16岁生日的特殊日子里,一场别开生面的“爱豚月——听他们讲江豚繁育的故事”主题活动在白鱀豚馆举行。 中科院水生所开展长江淡水豚的研究和保护已有40余年,1996年开始尝试长江江豚的人工饲养。水生所作为长江江豚研究和保护的国家队,为江豚保护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中科院水生所副所长胡炜介绍,经过水生所四代科学家的共同努力,长江中下游已建成10个豚类自然保护区和迁地保护区,保护了长江中下游近三分之一的江段,也是未来长江江豚种群恢复的最重要水域。水生所科学家原创的“迁地自然保护”已经对150头江豚成功实施了“保种”,创造了全球小型鲸类保护的“中国经验”,也是全球水生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中国经验”。 中科院水生所副研究员、武汉白鱀豚保护基金会常务副秘书长郝玉江介绍,在白鱀豚馆,目前已经有3头小江豚出生并成活。其中2020年6月3日出生的YYC是人工环境下出生的第二代江豚,是淘淘的儿子。 在特殊打造的水池里,洋洋带着一岁零一月的“小胖子”YYC自在畅游。它们时而潜入水底,时而跃出水面。YYC总是跟着妈妈,让人心生爱怜。
洋洋母子形影不离。张锐 摄
“长江江豚作为长江水生态系统的旗舰物种,其种群状况是长江水生态系统健康状况最客观和最敏感的‘显示器’。”武汉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张作波介绍,去年8月开始,在长江武汉段,频繁地发现长江江豚的身影,甚至还有母子豚,“清水绿岸、鱼翔豚跃”的景象重新回到市民身边。 2020年10月,武汉市人民政府出台《武汉市推进长江江豚重返武汉城区江段工作实施方案》。武汉市生态环境局作为成员单位,强化涉江排污企业环境监管和水环境质量监测,动员和组织社会力量,开展一系列长江江豚保护科普、长江江豚回归宣传等主题活动,不断加强长江江豚以及其他水生生物资源保护,为“微笑天使”回归武汉城区江段储备更多的社会资源。
据了解,当前长江江豚保护,主要有就地保护、迁地保护和人工饲养繁殖研究几种形式。在郝玉江看来,就地保护是根本措施,迁地保护是必要补充,应进一步提升人工饲养繁殖技术研究对自然种群保护的技术支撑作用。
跃出水面的江豚。张锐 摄
中科院水生所研究员、武汉白鱀豚保护基金会秘书长王克雄介绍,为实现江豚保护目标,武汉市人民政府出台了“十项举措”,基金会为配合市政府的“江豚重回武汉”计划,筹划举办了宣讲活动、发动企业共同参与、建设“守护江豚示范学校”……通过各类活动,凝聚保护江豚的社会合力。 在长江大保护的浩荡潮流之下,“江豚吹浪立,沙鸟得鱼闲”的生动画卷,必将更加频繁地跃进人们的眼帘。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张锐 夏静 通讯员王恩杰 陈德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