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
中科院今年在汉项目签约已超10亿元
长江日报讯(记者李佳 通讯员王以豪)22日,洪山区科技成果转化签约大会·中科院专场举行,8个项目签约,签约金额6亿元。今年以来,中科院——中国自然科学最高学术机构、科技创新的国家队,在汉签约的转化项目金额已超过10亿元。
中科院武汉分院院长袁志明介绍,截至目前,中科院院属各单位共有35家研究所、81个团队、280余人在武汉进行创新创业,仅2017年使武汉市企业新增销售收入18.28亿元,新增利税3.06亿元,培育和支持了35家高新技术企业在汉发展壮大。
该场科技成果转化专场上,中科院12家光电信息、智能制造和生物医药类研究所发布成果130项,现场路演项目6个,3家研究所进行成果推介。该活动由洪山区政府、中科院武汉分院和武汉市科技成果转化局(武汉市科学技术局)联合主办。
据了解,中科院今年在汉已举办4次科技成果转化活动,分别是中科院科技成果发布与对接活动·东西湖专场、东湖高新区·中科院光电信息专场、东湖高新区·中科院生物专场和此次举办的洪山区·中科院专场。
亮点项目>>>
高铁上可以看视频直播 中科院微电子所在汉扩建5G高速公路
长江日报讯(记者李佳 通讯员王以豪)22日签约的8个项目中,中科院微电子研究所带来的“高效率大带宽5G通信基站功率放大器芯片与模块”项目,将为武汉带来一颗中国“芯”。
据了解,我国5G产业已全面启动,2020年或将实现规模商用。想象一下,当你坐在飞驰的列车上,手拿平板电脑观看一场足球比赛,想看哪个运动员,只要用手指划动屏幕,他的身影就会进入你的屏幕。4G时代,120公里/小时的速度下是无法上网的,但在5G时代,500公里/小时的速度下也可享受网络环境。当前宽带频率在百兆级别,5G时代将升级到千兆级别,相当于信息高速公路的路面拓宽了10倍,这就需要更大带宽和更高效率的基站功率放大器。
中科院微电子研究所李志强研究员是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负责人,专门从事通信基站功率放大器芯片与模块设计等研究。他带领团队的目标是从基站设计中的关键模块射频功率放大器入手,不仅实现芯片的自主设计制造,并且研究带宽拓展技术和效率提升技术,扩建5G信息高速公路,将核心技术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
该技术首选的全国转化地之一就是武汉。签约方之一的武汉虹信通信是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的全资子公司,产品曾用于上海地铁、秦沈高速铁路、武汉长江隧道等,刚中标武汉天河“智慧机场”LTE专网项目。
水生所院士再度携手汉企 汉产大白刁有望创社会经济效益1亿元
长江日报讯(记者李佳 通讯员王以豪)22日在洪山区·中科院专场上,泰斗级的动物遗传学家吴常信院士,遗传育种学家张启发院士、傅廷栋院士,鱼类育种学家桂建芳院士端出院士级的项目,进行转化签约。刚宣布研究出喜头鱼升级版“中科5号”的桂建芳尤其引人瞩目。
此次桂建芳院士的团队拟转化的项目为“鲌种质创制与新品种培育”,对接企业是武汉市农业科学院水产研究所成果转化平台。
武汉鲌鱼俗称大白刁,此前,武汉研发的第一个国家审定水产新品种“先锋一号鲌”,供不应求。一条鱼走四方,每天有来自内蒙古、安徽、湖南、河南等20多省份的客商会集在武汉的鱼苗养殖基地抢货,最远的客商来自新疆。目前,全国推广突破200万亩,创造经济价值20亿元。而研发历时18年的新型汉产刁子鱼,其强大智库就在中科院水生所,鲌鱼系列新品种研发的总设计师正是桂建芳院士。
对接双方约定,将开展具有重要经济性状的黑尾近红鲌全基因组测序及相关功能基因发掘,依托桂建芳院士团队,继续培育新品种。预计在3年内累计实现经济效益5000万元,辐射并带动武汉市新品种累计养殖面积1.5万亩,创社会经济效益1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