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科研进展

科研进展

武汉病毒所在布尼亚病毒与宿主互作机制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发表日期:2024-01-11来源:武汉病毒研究所放大 缩小

    近期,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国家病毒资源库王华林/邓菲/宁云佳团队在国际学术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Journal of Virology分别发表了题为“Interactome profiling of Crimean-Congo hemorrhagic fever virus glycoproteins”和“Host factor MxA restricts Dabie bandavirus infection by targeting the viral NP protein to inhibit NP-RdRp interaction and ribonucleoprotein activity”的研究论文。这些研究阐释了我国流行的两种高致病性布尼亚病毒CCHFV和SFTSV的蛋白机器与宿主互作的新机制,拓展了我们对病毒感染复制和宿主抗病毒响应机制的认识。 

    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病毒(CCHFV)和大别班达病毒(又称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或SFTSV)均为我国自然疫源性流行的高致病性病原体。目前尚无针对这些病原体的特效药物或疫苗,病毒的感染复制机理亦待深入研究。 

 

图1.宿主因子HAX1靶向CCHFV糖蛋白抑制病毒增殖的分子机制模式图。

  病毒感染过程中,其蛋白机器必然与宿主细胞发生一系列复杂的相互作用,这些相互作用可能不同程度地影响着病毒的感染致病和宿主响应进程。该团队一方面解析绘制了CCHFV的膜糖蛋白(GP)机器与细胞的相互作用网络图谱,并基于该图谱提出了一系列可能影响病毒糖蛋白或被病毒糖蛋白影响的宿主过程,同时还以HAX1为例,深入阐释了宿主调控病毒糖蛋白功能的新机制。HAX1可通过其C端与病毒糖蛋白互作,并利用其N端的定位信号劫持病毒糖蛋白至线粒体,从而干扰病毒糖蛋白的高尔基体聚集,抑制病毒糖蛋白介导的子代组装与增殖,限制CCHFV感染。此外,基于前期开展的病毒感染多组学分析,该团队还发现在CCHFV感染细胞中HAX1表达会显著上调,由此可能进一步增强其抗病毒作用(图1)。另一方面,该团队还基于前期构建的SFTSV复制机器(核糖核蛋白)与宿主的互作图谱,解析了宿主因子MxA限制病毒复制的分子机制,拓展了对MxA抗病毒功能机理的新认识——MxA可通过其N端靶向SFTSV的衣壳蛋白NP,抑制NP与聚合酶机器的相互作用,阻断病毒复制机器的转录复制活性(图2)。有意思的是,该团队近年还鉴定了其他同样可以靶向病毒复制机器的宿主因子,如MOV10(Mo et al., PLoS Pathogens, 2020)和DDX1(Min et al., Molecular & Cellular Proteomics, 2023)等,说明布尼亚病毒的复制机器可能是宿主抗病毒响应的重要靶标。这些发现拓展了对病毒-宿主互作机制的深入认识,并可能为抗病毒干预药物研发提供新的线索和思路。 

 

图2.MxA靶向SFTSV复制机器抑制病毒感染的分子机制模式图。

    武汉病毒所戴诗雨博士为Nature Communications论文第一作者,闵远琴副研究员为该论文并列第一作者,王华林研究员、邓菲研究员、宁云佳研究员为该论文通讯作者;武汉病毒所博士生常猛为Journal of Virology论文第一作者,王华林研究员和宁云佳研究员为该论文通讯作者。这些研究得到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的支持。 

 

 

文章链接: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3-43206-1

 

 

https://journals.asm.org/doi/10.1128/jvi.01568-23?url_ver=Z39.88-2003&rfr_id=ori:rid:crossref.org&rfr_dat=cr_pub%20%200pubmed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