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进展
中美研究团队自2018年开始合作,通过研究一维相互作用费米气体杨-高丁模型(Yang-Gaudin model)的精确解,发现在长波极限下该模型中的电荷自由度的粒子-空穴集体激发和自旋自由度的分数化准粒子(自旋子)激发可完美地形成分离的自旋密度波和电荷密度波,这样通过布拉格谱可以分别测得自旋和电荷的动力学结构因子(dynamics structure factor(DSF)),该物理量深刻揭示了量子液体中多体关联的本质。因此,通过对相关集体激发谱的DSF的测量可以实现对自旋-电荷分离现象的确定性验证,他们的这一理论预言在2020年率先发表在《物理评论快报》上(Physical Review Letters 125,190401 (2020))。
2020年至今,研究团队进一步合作通过囚禁一维超冷原子实验成功地验证了这一重要的量子多体物理的普适规律。在囚禁的一维超冷6Li费米原子中,他们对电荷DSF的测量选择了精细能级|1> and |2> (|F = 1, MF = ±1/2)作为自旋态,2P3/2态为激发态,对自旋DSF的测量选择了精细能级|1> and |3> 作为自旋态,3P3/2态为激发态,参见图一(A-D)。他们通过布拉格光分别激发电荷与自旋密度波,并调控不同相互作用强度测量出其相应的电荷和自旋的布拉格谱,参见图一(E)。在不同相互作用下布拉格谱的峰值给出了相应的电荷和自旋的传播声速,参见图二(F)。在理论方面,他们通过复杂的三维粒子数分布获得了一维管状系统中的密度分布,再进一步利用一维相互作用费米气体杨-高丁模型精确解和朝永-拉亭戈液体理论精确计算了囚禁冷原子电荷与自旋的DSF。考虑了电荷激发谱中的曲率修正和自旋激发谱中的反向散射引起的非线性效应后,理论与实验结果非常吻合。这在国际上首次通过超冷原子实验验证了自旋-电荷分离现象的朝永-拉亭戈液体理论,并给出非线性拉亭戈液体理论的有力证据。本项工作不但展现了量子多体物理中的典范,并且为将来基于原子分子和光物理的精密测量科技提供了新的思想。
相关研究成果以“具有可控相互作用一维费米气体中的自旋-电荷分离“Spin-charge separation in a 1D Fermi gas with tunable interactions”为题,发表在《科学》 (Science)杂志上。在本项工作中管习文科研团队负责理论计算及分析,管习文与兰迪·休利特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
该理论工作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及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的资助。
论文链接:https://www.science.org/doi/epdf/10.1126/science.abn1719
2022年6月17日《科学》杂志亮点工作介绍配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