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动态
近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联合下发了《关于批准新设东北师范大学哲学等510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通知》,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以下简称“水生所”)获批新设水产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截至目前,水生所已有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水产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水生所作为从事淡水渔业研究的重要学术研究机构,最早在我国开展鱼类资源的系统性调查,引领了“四大家鱼”人工繁育研究,命名并驯化养殖成功新中国成立后的首个淡水养殖鱼类“武昌鱼”(团头鲂);开创了鱼类基因工程育种研究新领域,研制出世界首例体细胞克隆动物克隆鱼;创新性地解析和运用鱼类雌核发育理论及原理,培育异育银鲫“中科系列”,使鲫鱼成为我国主养品种之一,其中“中科3号”成为全球推广面积最大的单一养殖鱼类;解析全球养殖产量最大的鱼类——草鱼的基因组,并在草鱼抗病育种研究方面取得重要突破;培育国内首例性控养殖鱼类品种黄颡鱼“全雄1号”,引领了养殖鱼类性控育种技术。成功培育“四大家鱼”之一——鳙的首个国审新品种“中科佳鳙1号”,具有重要的推广应用价值。水生所引领了我国鱼类健康养殖的理论研究,针对传统和新发传染的主养鱼类重要传染病开展创新性研究,在鱼类免疫相关基础研究、鱼类寄生虫病害研究等方面处于国际前列,并创建了鱼类病害防控新技术。水生所具有淡水生物学研究的多学科优势,在淡水鱼类生态养殖、“以渔控藻”等大水面生态调控、生态增养殖等方面独创了生态调控理论,并指导支撑了全国大水面生态增养殖的规划和标准的制定。
水生所在淡水养殖领域学科齐全,尤其在鱼类基础生物学、遗传育种理论,种质创制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及应用、鱼类病原致病机制和免疫应答机制、营养饲料、鱼类资源学和生态养殖、养殖尾水处理与综合利用等方面实力雄厚,不仅具有一流的高水平科技创新人才队伍,还具备良好的基础设施和研发条件。此次获批新设水产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将进一步优化水生所的学科布局,促进学科交叉融合,提高青年人才培养质量,加强创新人才队伍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