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动态
9月14日,由中国科学院中-非联合研究中心与“一带一路”河湖生态保护技术联合培训中心联合举办的“河湖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理论与技术”培训班(线上+线下)正式落下帷幕。培训班共吸引来自肯尼亚、坦桑尼亚、埃塞俄比亚、尼日利亚、马达加斯加、卢旺达、几内亚、苏丹、柬埔寨和巴基斯坦等国家的105名外籍学员注册参加培训。中科院武汉植物园作为线下分会场之一,共有22名留学生参加本次培训。
培训期间,武汉植物园湿地生态学科组邢伟研究员和环境基因组学学科组杨玉义研究员受邀同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和南京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所的专家围绕“湖泊生态调查方法”、“溪流生物评估方法”、“河湖生态健康评价方法”等5个专题开展授课。通过理论讲解、实例解析和现场答疑,专家们分享了我国在河湖水生态健康评价方面积累的丰富经验和取得的研究成果,探讨了高新技术和方法在非洲和东南亚国家河湖生态保护中的应用实践,线上线下学员讨论气氛热烈。
来自坦桑尼亚国家渔业研究所的学员索菲亚·萨卢姆·沙班博士表示:“由于气候变化的影响,坦桑尼亚维多利亚湖、坦噶尼喀湖和尼亚萨湖的物种多样性和水生态健康退化严重。这次培训所学可以一方面可以应用到研究工作中,同时可为政府提供渔业资源和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方面的建议和措施”。肯尼亚旅游与野生动物部的高级业务主管露西·尼亚格表示:”健康的河湖生态系统对促进当地旅游,特别是促进与水体相关的经济活动至关重要,这次培训给我提供了新的视角来探索人类活动与生态系统之间的平衡。”
为积极应对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探索创新常态化疫情防控形势下的国际培训工作新模式,中国科学院中-非联合研究中心与“一带一路”河湖生态保护技术联合培训中心于2020年10月19日签署双边合作备忘录;双方秉持协商共建、资源共享的原则,已于去年成功举办“河湖生态系统监测理论与技术”线上+线下培训班,2022年还将围绕“河湖生态保护与修复技术”继续开展培训,进一步交流中国河湖生态保护经验,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河湖生态环境管理助力。
培训班课程内容设置
中科院武汉植物园分会场(线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