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传播
科学家江汉社区行----海绵城市,湿地遇见你
5月16日,由武汉市江汉区科学技术协会主办,中国科学院武汉文献情报中心、武汉教育电视台联办的“科学家江汉社区行”系列活动在江汉区华中里小学举行。活动特邀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项目研究员徐栋为大家作了题为“海绵城市,湿地遇见你”的主题报告。同时,该活动也是江汉区“科技强国科普惠民”科技周活动启动仪式的重要环节。江汉区政协副主席刘惠平,科经局党组书记李玮锦,教育局副局长张慧君,科协主席杨艳、副主席徐子聪,中科院武汉文献情报中心副主任江洪以及华中里小学校长罗晓出席本次活动。
刘惠平致词,他表示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科学普及任重道远,希望以科学家进社区、进校园活动为起点,将科学普及活动持续化、常态化、机制化,向广大青少年和居民传播科学思想、普及科学知识。江洪与现场嘉宾共同启动科技周开幕仪式。
徐栋作主题报告。他以电影《流浪地球》中的场景开场,向大家介绍了全球气候变化与历史,并从湿地生态系统、人工湿地与海绵城市、世界湿地日三个方面向大家介绍了海绵城市的特点、功能和意义。湿地与森林和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如果说森林是地球之肺,那么湿地则是地球之肾。人工湿地的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在于净化污水、有机质生产、气体调节以及为动植物等提供栖息地等。徐老师以生活中常见的海绵为例,向大家详细介绍了海绵城市的特点,即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基于这些特点,海绵城市的建设原则遵循生态优先等原则,将自然途径与人工措施相结合,在确保城市排水防涝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的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积存、渗透和净化,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最后,徐老师介绍了武汉市湿地的相关情况。武汉市水域面积占全市总面积的1/4,构成滨江滨湖的水域生态环境,是我国内陆湿地资源最丰富的特大城市之一,也是全球内陆城市湿地资源最丰富的城市之一。2015年4月,武汉市被列入“海绵城市”试点,到2018年10月,武汉市已经完成了288项海绵城市建设项目试点的改造,建设面积达38.5平方公里。
整场报告内容丰富、资料详实,大家听得津津有味,在互动环节,很多学生和家长针对徐老师讲座中提到的知识点提出了心中的困惑,徐老师均逐一细心解答,现场活动气氛非常热烈。大家纷纷表示,通过参加本次讲座,了解了湿地城市的魅力所在,也对我们生活的城市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获益匪浅。
科技周活动周启动仪式
徐栋作报告
现场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