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动态
2022年10月,国际学术期刊BMC Medicine杂志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病毒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病毒资源库邓菲研究员团队的最新成果,论文题目为“Antiviral activity and mechanism of the antifungal drug, anidulafungin, suggesting its potential to promote treatment of viral diseases”。该研究发现抗真菌药物——阿尼芬净具有抗病毒作用,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探究。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 disease, SFTS)是由蜱媒病毒——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SFTS virus, SFTSV)感染引起的严重发热疾病。由于其病死率高,尚缺乏有效的抗病毒药物和疫苗,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十大亟待关注的传染病之一。研制有效的SFTS治疗药物对优化疾病治疗策略提高救治率十分重要。
研究团队利用SFTSV感染细胞模型对FDA成药库的1340种药物进行筛选,获得6种对SFTSV感染有抑制作用的药物。与其他5种药物对病毒感染细胞后阶段有抑制作用不同,棘白素类抗真菌药物阿尼芬净对SFTSV入侵阶段有明显抑制作用,且高浓度阿尼芬净与病毒孵育,能影响病毒颗粒形态,进而抑制病毒感染。将阿尼芬净与针对clathrin介导的内吞途径的不同阶段抑制剂联合作用于病毒感染入侵过程,检测感染细胞中SFTSV RNA拷贝、分析病毒蛋白表达时相和定量检测病毒感染效率,发现阿尼芬净通过影响晚期内吞体成熟进而抑制病毒内吞,还能抑制病毒糖蛋白介导的膜融合作用,进而降低病毒感染效率。研究还发现阿尼芬净对SFTSV感染I型干扰素受体缺陷的A129小鼠有良好的治疗效果,能有效缓解小鼠症状,提高小鼠存活率,减轻SFTSV感染引起的小鼠组织损伤。此外,延迟1、2、3天给与感染小鼠药物治疗,阿尼芬净仍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阿尼芬净还能抑制SARS-CoV-2、与SFTSV相关的古尔图病毒(GTV)和腹地病毒(HRTV)、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病毒(CCHFV)、寨卡病毒(ZIKV)和单纯疱疹病毒1(HSV-1)感染入侵宿主细胞,具有广谱的抗病毒作用。研究结果表明阿尼芬净不仅是一种能抑制真菌细胞壁合成的抗真菌药物,也是一种抗病毒药物。该研究还探讨了抗真菌药物如两性霉素B、伊曲康唑、阿尼芬净等的多功能性,提示这类药物在治疗合并真菌感染的病毒性传染病的临床重要性,对优化疾病治疗方案,改善病毒和真菌感染患者的治疗效果和预后有重要意义。
武汉病毒所病毒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病毒资源库邓菲研究员为该论文通讯作者,武汉病毒所/国家病毒资源库沈姝青年研究员为该论文第一作者,该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U20A20135)、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8YFE0200400和2019YFC1200701)、中国科学院生物资源项目(KFJ-BRP-017-06和KFJ-BRP-017-74)资助。
文章链接:https://doi.org/10.1186/s12916-022-02558-z
图:阿尼芬净抑制病毒感染入侵作用机制模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