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动态
脊椎动物气体填充器官(Air-filled organs)最早出现于4亿年前辐鳍鱼类中,被称为“原肺”。在泥盆纪时期,早期鱼类由水中向陆地过渡。为了适应外界环境,早期鱼类“原肺”逐渐演化形成了四足动物的肺,行使呼吸作用。然而,生存在水中的大部分硬骨鱼类则演化出鳔(Swim bladder),除了具有呼吸、发声和听觉等辅助功能外,其主要作用是调节身体在水中的沉浮(Buoyancy control)。
继达尔文提出鳔和肺是同源器官的假说之后,许多科学家陆续从组织形态、器官发育和分子遗传学等方面找到相关证据支持这一观点。研究表明四足动物肺具有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其中效应分子IgX(两栖类)或IgA(爬行、鸟和哺乳类)在肺黏膜抵御外界病原入侵过程中发挥关键的免疫功能。大多数硬骨鱼鳔通过鳔管与食管相连(图1),与外界相通,鳔腔内存在大量黏膜微生物,然而在演化过程中,鳔是否具有黏膜免疫功能以及抗感染应答机制还有待阐明。
图1 鳔和四足动物肺的形态结构
为了回答这一科学问题,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徐镇研究员团队发现鱼鳔存在肺类似的I型黏膜上皮,并覆盖一层黏液,存在弥散性MALT。构建鳔感染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毒(IHNV)模型,发现病毒能入侵鳔黏膜上皮,诱导局部产生强烈的先天和适应性免疫反应。进一步研究发现病毒感染后鳔黏膜中IgT+ B细胞数目显著增殖,并在局部分泌大量病毒特异性IgT。跟IgM和IgD相比较,黏膜IgT对病毒具有更显著的中和作用。更重要的是,含有特异性IgT效价的鳔黏膜能抵御高浓度病毒的再次入侵,然而,当IgT+ B细胞被耗竭(Depletion)后,病毒载量显著升高,组织发生病变,表明特异性IgT在鳔黏膜抗病毒感染中发挥重要功能。以上结果揭示了鱼鳔的黏膜免疫功能,尽管鱼鳔和四足动物肺在生物演化过程中分属两支,而且生理功能上存在很大差异,但它们拥有类似的抗病毒感染的黏膜免疫应答机制。
该项工作以“Teleost swim bladder, an ancient air-filled organ that elicits mucosal immune responses”为题在线发表于Cell Discovery。水生所徐镇研究员和宾夕法尼亚大学J. Oriol Sunyer教授为论文通讯作者,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博士后于永耀、博士生黄振宇和董雰以及水生所博士后孔维光为论文共同第一作者。该研究得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博士后创新人才计划等项目的支持。
论文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21-022-00393-3